【推荐】中国的上班族,到底每月收入多少钱,才算进入中产阶层?-多少收入算工薪阶层
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,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中产阶层这句话,还出现了中产小资的说法。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,达到中产阶层已经非常不容易了。至于进入富人阶层,基本上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达到。对于中产阶层的收入,一直是争议很大的话题。因为,我国并没有各个阶层的明确标准,因为我们只能分析一个大概情况。那么,到底每个月收入多少钱,才算进入了中产阶层呢?
首先,我们看一下我国劳动人口的数量。根据统计,我国14亿人口中,总计有7.75亿劳动人口。其余的人口,则是老人、儿童和学生。在将近7.8亿人口中,按照2018年统计的数据,每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群,大约占了38%,基本上生活中农村和小城镇。每月收入2000元到5000元的群体,大约占了46%,几乎占了劳动人口的一半,属于主体力量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这些群体属于工薪阶层,生活各地的各种城市。每月收入5000元到1万元的群体,占了13%左右,基本生活中一二线城市。至于每月收入1万元的群体,仅仅占了3%,基本上都生活在大城市。按照我国2018年的工资标准,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年薪是82461元,平均月薪是6871元。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是49575元,平均月工资是4131元。其实,北上广深几个城市的待遇相对比较高。们以上海市为例子,2018年,上海市的平均工资为7892元。如果在上海市的收入过万,其实已经超过了平均数。
那么,每月收入在1万亿以上,是否已经进入了中产阶层呢?认真的说,如果是仅仅是月入过万,还无法进入中产阶层,因为城市的层次不同,每个月的生活开支也不同。例如在北上广深每月收入1万亿以上,除去各种生活开支以后,其实生活质量,与三四线城市每月收入五六千的群体差不多。如果在三四线城市每月收入1万元以上,生活质量反而比较高。我国对于各个阶层,并没有具体的收入标准,因此只能推测。
在我国7.75亿劳动人口中,每月收入超过1万块的群体,最多不超过7000万人,也就是不超过10%。这些群体并不能都算中产阶层,因为每个家庭的生活成本不同。例如有的家庭还在租房,仅仅是房租就占了很大的比例。再加上其他的生活开支,即便拥有比较高的收入,每月也是所剩无几。还有的家庭,拥有自己的住房和汽车,但需要还各种贷款,每月下来也是所剩无几。这两种类型的家庭,有一个通病,那就是抗风险能力非常差。一旦出现比较大的意外情况,家庭会立刻陷入困局。
对于一个中产阶层来说,需要最少拥有几十万的灵活资金。一旦出现特殊情况,能够支撑比较短的时间。即便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,也不至于被打回原形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,例如一个家庭看上去日子很惬意,但一场重大疾病,足以把一个家庭打垮。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家庭收入的可支配能力。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,肯定需要房贷、车贷,还有孩子的教育费用和生活开支。计算了这些费用以后,每个月能够剩余多少钱,是一个很大的关键。如果是月光族,那肯定算不上中产阶层。
每个月的总收入,最少结余30%到40%,才算是中产阶层的标准。按照上述问题,我们为中产阶层设立了一系列的标准:第一,拥有自己的住房和车辆,而且不止一套或者一辆。第二,家庭拥有最低几十万的活动资金,足以应对各种风险和问题。第三,每个月能够结余相当一部分收入,进一步充实家底。第四,拥有收入比较高的工作,1万仅仅是入门水平。按照这些标准,每月收入1万元,肯定算不上中产阶层。
记得作者读大学的时候,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。当时,作者在餐厅里等同学,隔壁桌的两个姐姐在聊天。一个女士说“自己家每月最低开支1万元,”当时,作者一脸不屑,感觉肯定是故意吹牛。现在想想,这位女士说的是实话,因为作者身边好几个家庭的月开支都在1万到2万之间,甚至更高。按照10年前的消费和物价,那位女士属于标准的中产阶层。随着物价的上涨,中产阶层的标准肯定也在提高。那么,月收入多少才算进入中产阶层呢?
认真的说,作者认为家庭每月最低收入3万以上,才算进入了中产阶层的入门水平(二线城市)。因为作者身边有类似的家庭,仅仅是一般的生活开支和各种贷款,每月就需要将近2万。换而言之,每年收入30万到50万的家庭,挤入了中产阶层行列,但属于普通水平。年收入50万到100万的家庭,抗风险能力才会大大增强,各方面的购买力也会提高一次段位。作者曾经的一位同事,选择了自己创业,年收入大几十万左右。虽说远不如富人阶层,但小生活已经比较舒服了,至少不会在医疗或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发愁。
在我国的劳动人群中,工薪阶层占领绝大部分,中产阶层所占的比例并不大,不过,这一阶层正在逐步上涨。在我们的邻国日本,中产阶层占了劳动人口的60%左右,属于绝对的中坚力量。认真的说,中产阶层的数量越大,整个社会的抗风险能力越强,社会秩序和经济消费越稳定。当然,由于一线、二线、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水平不同,对中产阶层的定位肯定也有很大的差别。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故事还有很多,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,和大家慢慢聊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