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推荐】3月一线城市房价全下跌!杭州等14城涨幅超10%,房价报复性上涨?幸福城市观察-2012年的三月多少钱
房价数据总是牵动老百姓的心,新冠疫情一场,究竟如何影响了房价走势呢?
中国房地产协会主办的全国房价行情数据显示,有121个城市3月份二手房价环比2月份下跌。其中,北上广深3月份二手房价全部下跌。上海下跌5.85%位居四大一线城市跌幅榜首位,每平跌3401元位居全国首位。杭州却风头正劲,二手房均价达到31581元,环比上涨11.53%,每平涨3265元,位居全国房价上涨榜首位。此外,赣州、金华、南阳、聊城、榆林、林芝等城市涨幅均超过10%,襄阳、伊春涨幅更是超过20%。
而在房价破万的城市中,新一线城市长沙无疑是个另类。最新数据显示,长沙3月份二手房均价11101元,排名第60位,与其GDP排名极不匹配。根据数据,长沙2018年GDP全国第14位。
一线城市房价降温,上海领跌,杭州逆势大涨,原因何在?上海房价下跌趋势会持续吗?杭州房价上扬是楼市反弹信号吗?此次长三角楼市表现出较高的抗风险能力,长三角购房者该何时上车?长沙被网友评为全国最良心的城市,原因何在?
幸福城市观察邀请房产专家为大家指点楼市风云,解读城市最新动态。今日一起来探讨“3月房价行情数据”的来龙去脉。
@黄欣伟
“上海领跌”不够客观,杭州市场饥渴或出现报复性消费
首先,“上海领跌”这话一定不够客观,可能是某一个楼盘或区域,在某个阶段有所下跌,也可能是部分二手房业主“以价换量”,但不能就此认为“一线城市全面降温,上海领跌”。
其次,抛开上述对定论的商榷,可能最近的上海部分楼盘调低价格、部分区域成交价格环比有所下跌,这个原因更多在于“疫情之后部分卖家急于出手导致的以价换量”,但不能一叶障目地就此认为上海楼市疲软。
第三,所谓“上海房价下跌趋势”,需要从两个方面全面考评:(1)现在是疫情后期,市场还在重开阶段,部分业主和部分房企因为“赶业绩”而让价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,具体的市场行情需要等到平稳期再来评判(2)请所有读者注意,数据的价值需要“数据够多、时长够长”来评判,才能展现趋势和参考价值,所以“环比上个月”的参考性非常有限,倒是可以用“同比去年此时”来看这个问题。
最后,关于“杭州逆势上扬”,我们关注到杭州近期的摇号中签率非常低,也可以看出市场饥渴导致的报复性消费
。杭州和上海的最大不同,在于购房者塔基的构成,杭州特征在于“本地客群、改善庞大”当然也少不了一直以来对浙江“藏富于民”的传说,导致杭州房价供需的倒挂。结合2022年亚运会以及本次疫情中浙江的亮眼表现,都让自住客对杭州居住的性价比充满信心,投资客也会第一时刻嗅到杭州的城市提升气味。
@黄欣伟
长三角楼市的抗风险能力不容小视,政策、基建、交通全面发展
一方面,长三角楼市的抗风险能力,来自于过往“环沪经济发展圈”和去年“长三角一体化”两个政策利好的叠加,加之“环沪”更大的价格剪刀差优势,导致在过去的三四年年,嘉兴、南通、杭州湾都卖得盆满钵满;
另一方面,长三角部分人口输出大省,因为过去两三年的返乡置业行情所导致的回家买房,这固然是因为对标上海乃至南京和杭州,省会和直辖市价格挤压所导致的外溢,但不得不承认,这些年长三角整体发展雏形已经完善,相关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因为房地产而拉动,“在自己家乡买房(相对上海南京和杭州)更便宜,配套也跟上来了”,加之故土情节;
另外,高铁的铺设和通达仍然在高速进行着,所以长三角之间两小时“回家经济”已经完成,所以更多购房者在对大城市望而却步之后,选择更具有性价比的环都市圈置业。
最后,对于长三角购房者而言,如果是自住,即可入手,因为2020的疫情会让开发商率先给出优惠和折扣来冲成交量
。但如果是投资,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,需要找到那些之前尚未炒作起来的洼地城市,且“只会有一波投资价值炒作”的机会,所以投资要慎重。
@黄欣伟
长沙认为全国最良心购房城市:本地自住购房者的幸福
“第60位的房价”和“第14位的GDP”之间的落差,是被长沙认为全国最良心购房城市的诱因。原因何在?作为人口大省的湖南,同样也是人口输出大省,数基并不缺乏。
首先受制于“城市均衡发展”导致的哭笑不得,因为不论是湘潭、株洲乃至岳阳、衡阳,整体发展没有拉开距离。
各自城市的幸福感高,这和部分省市因为发展不均衡导致的“向省会集中”现象没有出现,省内购房者流动没有实现。
其次,长沙是多点发展型的城市布局,也是发展“均贫富”的典范,但这导致了“市中心房价效应不明显”,也就形不成所谓的区域之间梯度价差。
这和北上广深等城市“一个市中心,N个副中心”的做法不同。因为没有落差,所以购房者“跨区跨板块”的流动购房安家现象也少有,所谓长沙人幸福感高,也是因为在消费可控基础之上的“哪里都有吃喝玩乐衣食住行”有关。
第三,存量太多拖了房价的后腿。
据某非权威机构统计,长沙的存量按照2019年的去化速度,是18个月,那么增量因为忌惮存量的价格围剿而导致定价保守,也就出现了一二手房之间互相牵制,甚至“人吓人,吓死人”的无奈,这是过往盲目发展的滞后效应。
最后,“低价房拖了整体均价的后腿”。
长沙因为“市区(房价优越感)不明显”的同时,郊区价差拉大的底盘效应,反过来制约了整体均价体系,因为“上有封顶下不保底”,从而形成了两个后腰(库存和郊区低价房)成功阻击了一个前腰(市中心高价房)的局面。
总之,长沙人民幸福感比较高,也没有外来投机客炒高房价,虽然对外来企业进驻长沙是个弊端,但对于自给自足的本地自住购房者而言,反而是一种幸福。
@楼长沙
长沙城市价值上升后劲强大,一旦房价回归市场,价格必然回归价值
在过去的10年里,长沙上演了一场省会城市崛起的大戏。
从2008年的湖南省“弯道超车”构想的提出,到“一化三基”战略布署的实施,借此之力,长沙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快速崛起进程。从2012年开始,GDP从七千、八千、九千,到2018年突破万亿关口;产业方面,长沙在“新型工业化”的道路上取得长足进步,并着力培育两个五千亿产业园——高新区和国家经开区;形成的六大支柱产业——工程机械、汽车及零部件、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及现代物流、新能源及新材料、文化创意产业,为长沙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
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,十年时间里,长沙从建成区的306平方公里扩到505平方公里,小学生人口数由19万人增长到35万人,高铁成十字、地铁成米形,无论是城建、产业还是人口导入,可以说,长沙的经济发展健康、稳定、快速,且累积滚动发展效应越来越明显,列入新一线城市、成为省会城市崛起的典范。
2019年,文和友、橘子洲焰火让长沙成为全国公认的“网红城市”。而与此同时,长沙的房价却在2016年10月份之后被按了暂停健,在调控近三年之后,长沙的房价成功的被按在了第60位,这是为什么呢?
长沙房价便宜的问题,既有早期供需关系导致的问题,也有行情上涨阶段和大调控周期冲突的因素,但终极因素,还是政策调控导致。
2017年的318新政,限制省外户口购买;520新政,限制市外人口购买;925新政,把外地户口的门槛提到24个月社保,新落户必须满一年且12个月社保;产证四年满售等;限制开发商6-8%利润政策,与之配套的还有:枪毙人才新政,限地价、限售价、限网签、限出售、限购买以及限利润!
2018年升级为:APP审核资格,1.5倍名单进入门槛,刚需公开摇号,精装限价2500,关停1000多家中介机构等等……
当调控政策上升到“反炒房斗争”的高度时,房价已经和市场没有任何关系了。开发商除了拿地交税,已没有太多自主权,一切都被堵死。长沙这波操作得好,吸收人口、发展产业、施政典型,皆大欢喜。
操作不好,未来将建成“刚需之城”,基建无力、特色不强,中心城区无力做大做强,新城区东一锤子西一榔头,在中心城市建设大潮中沦陷,崛起的优势将很快被比下去。2019年的GDP排名中,被沈阳反超就值得警醒。
因为,城市发展最终的核心是产业,产业的核心是人才,低房价绝不是主要因素。
通过以上城市与经济的发展分析和低房价原因的分析,可以得出两个结论:一、长沙城市价值还有强大的上升后劲;二、长沙房价与其城市地位和价值还无法匹配,一旦房价回归市场,价格必然回归价值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